她觉得自己是同性恋,寻求心理咨询的目的,是希望自己未来可以走传统路线——谈恋爱结婚生子。她想找到一个让自己不排斥、有感觉的异性,这样可以让父母高兴,自己未来发展也更顺畅。
妈妈某天看小新游戏聊天界面,发现有人叫小新“老婆”,而且,小新玩的都是女性角色。所以,她担心儿子是网上说的“同性恋”或“性别认知障碍”。
如何去判断孩子是先天还是后天导致的同性恋(倾向)?其实这可以被视为一个哥德巴赫猜想,也就是一个难以解开的题。蕞好还是尽早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以便确定。
若是成长经历、环境因素引起的同性恋,如果其在生活中感到痛苦,或有意愿调整性取向的,是可以通过深度的催眠进行调整的。若选择调整,越早调整,效果越好。
性别认同障碍:当一个人无法从内心真正自我认同和接纳,迷失和不稳定性就会特别突出,也特别容易出现因逃避当下而选择变性的行为。
当自己不接受同性恋性取向,或者不清楚自己是否同性恋,或者把同性依恋当做了同性恋,才需要调整。
文|心理咨询师高红梅(台湾淡江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研究所) 娜娜妈给女儿收拾房间时,从她的枕头下翻出了一本漫画,她忍不住好奇翻看,结果发现在看似纯情的爱情故事中,穿插着男女主角拥抱亲吻的“色情”画...
文|心理咨询师高红梅(台湾淡江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研究所硕士) 我们之所以用“花季”“雨季”来形容青春期,大概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,既会显现出生命中无限的热情与活力,也会面临诸多成长的考验与挑战。...
自从有了这次经历后,晚上睡在床上总会情不自禁的去触碰自己的下体,渴望重复体验那次快感经历,有时一周会自慰三到五次,而每次事后又会自责、悔恨,觉得自己肮脏、道德败坏,并发誓绝无下次。可第二天躺在床上的时候,前一天的誓言早就飞到了爪哇国,昨天的故事再一次的发生。就在这样的循环中,他痛苦地渡过了初三到高中的岁月。
同性恋的身份认同,就是指同性恋者认为自己是否是同性恋及对这件事情的态度,包括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。
当孩子喜欢同性,这并非一定就是“同性恋”,很大可能是“同性依恋”。这两个词,看似一字之差,实则天壤之别。
看到眼前的小峰,怎么也无法将前段时间在女生中传得沸沸扬扬的“校园变态”联系起来。上大二的小峰,高大帅气,细细的黑框眼镜下,一双长睫毛下的大眼睛,始终低垂着,不敢抬头看人一眼。 怒不可竭的父亲嘴里...